新能源汽車的突破性增長推動了線束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汽車線束市場逐漸從低成本轉向有技術含量的線束市場,線束加工工藝、加工工藝和加工設備將進行新一輪升級。隨著生產(chǎn)工藝的逐步完善,電動汽車整車線束作為車輛信號傳輸、整車供電、車輛功能實現(xiàn)的主要連接和傳輸系統(tǒng),電動車線束廠商在設計過程中面臨布置走向等考驗。
高壓線束的作用和布置原則
電動汽車的高壓線束可分為電機高壓線、電池高壓線、充電高壓線等,主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高壓強電供電作用。布置原則:高壓線束電壓已超過人體安全電壓,車身不能作為整車接地點,必須嚴格執(zhí)行雙軌制度;電動汽車高壓線束連接器的選擇可以考慮高壓電阻、防水性能好、環(huán)路互鎖、屏蔽層連接等功能。
低壓線束的布置原則
新能源汽車的低壓線束既滿足傳統(tǒng)汽車的功能,又負責高壓控制單元模塊的功能實現(xiàn),但是,應考慮并保護高壓線束造成的干擾,不同的信號源使用不同的低壓屏蔽導線。低壓線束布局方案中屏蔽導線的選擇:高頻信號采用雙絞線、屏蔽層和箔層屏蔽;低頻信號采用雙絞線、屏蔽層和編織層屏蔽。屏蔽導線的接地形式可以選擇:低頻信號采用單點接地;高頻信號采用多點接地。
高低壓線束布置區(qū)域
發(fā)動機艙:PDU、驅(qū)動電機、電動壓縮機等高壓線束集中在整車線束內(nèi)。MCU、VCU、DC-DC以及各種傳感器的低壓線束部分;
駕駛室:基于傳統(tǒng)汽車布置結構;
行李廂:主要包括充電高壓線、動力電池控制系統(tǒng)、車載系統(tǒng)等低壓線束單元。
高低壓線束布置結構
(1)分層布置:高壓線束和低壓線束分為上下分層關系。為了避免高壓線束傳輸強電流造成電磁干擾的風險,從而導致低壓線束對控制單元的電源和信號傳輸產(chǎn)生電磁干擾的風險,一般采用高壓線束和低壓線束的分層設計,距離保證在200-300毫米以內(nèi)。
(2)并列布置:它們具有相同的趨勢,但通過車身機構并列布置。并列式布線方案適用于混合動力車型,將高壓線束連接單元的接線區(qū)域與發(fā)動機電噴線束的布局區(qū)域平行放置。從而有效避免高壓線束傳輸電源時產(chǎn)生的電磁干擾。